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

53237選民結構

本研究團隊自2012年至今,採用追蹤調查與網路大數據分析,發現選民投票行為有以下重大變遷:
1.泛藍自2012年的勝局轉變為2014年迄今的低迷,主因是支持者不投票,次因是「搖擺群」的偏向。2.官方網路支持系統,蔡英文勝出洪秀柱;但非官方網路支持生態,洪秀柱壓倒勝蔡英文。3.媒體與單次式民調,會製造重大誤導。

2012總統與中央選舉投票率為74%,國民黨勝6%。2014縣市長選舉投票率為65%,民進黨勝7%。但距縣市長選舉歷史平均之73%,最高80%,有8%至15%的選民不投票。
本團隊對近40年的投票研究,發現一個相當穩定的「53237選民結構」,亦即有5類選民,會因為不同的因素而投票。若共有20選民,其中約有5人為純綠選民,約3人是純藍選民,屬於意識型態投票,一定依顏色而投。
一般所謂的「中間選民」,其實可分為兩群,一群是約2人的「可變群」,依據候選人的形象而投票。另一群為約3人的「搖擺群」,採西瓜偎大邊式投票。這兩群可能在不同選舉中,投給不同的政黨,唯前者為主動,後者較為被動。
人數最多的是20人中,約7人的疏離群,除非發生對自己、或對國家有明顯危機的鄰近事件,則不投票。由於長期以來,國民黨較能表現「穩定安全」的形象,所以,疏離群如果投票,投給國民黨的趨勢較高,也是所謂「泛藍」的主體。但這群人如果沒有強烈理由要「救國民黨」,或有「民進黨再搞也不過如此」的心理,就不會去投票。
我們將2012年與2014年的投票行為,分析到各都市縣的區鄉資料,發現兩個結構變遷的事證:至少有8%以上的泛藍在2014不投票,由於泛綠所贏為7%,泛藍如果當時全部投票,甚至可以小贏。減除投票率因素,民進黨2014比2012得票淨增4%,多半都是贏自「搖擺群」,亦即在結構上只有2%的選民倒戈,卻造成形象上的大崩盤。
我們按照時間序列分析蔡英文、洪秀柱的臉書與網路社團的支持行為。在官方網路支持系統與網路資源上,蔡英文擁有的是洪秀柱的4倍以上,蔡的網路經營超過10年,其優勢是非常自然的。但網路支持日增率,洪秀柱是蔡英文的9倍以上。為助選而成立的新網路社團,挺柱的是挺英的4倍以上。而非政黨色彩的舊網路政論社團,幾乎一面倒較傾向挺柱。
洪秀柱進入網路短暫,據悉其團隊從未投入資源開發。洪的支持應全部是民間自發的潛能量,超過所有藍軍人物,甚至馬總統,但洪團隊也沒有整合支持力量與發揮效益。
洪秀柱的潛能為何沒有被社會看到?主因就是媒體與電話民調。近8年,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律配套沒有落實,造成媒體快速單色化。在長期單一洗腦式宣傳下,個人社會圈較小的人,終於會被媒體同化,只不過2%的人改變選擇,足以造成「少數決定全局」的結果。
由於行動電話取代市內電話、無法一次找到代表性樣本等諸多因素,電話調查已非有效反映民意的工具。在2012年選舉,民進黨自己委託的5家民調,全部認為蔡要贏10%,結果輸7%。
兩黨未來在應用上,均應調整預測的方法,據以上具體的事實,民調可能有17%以上的誤差!(作者吳統雄為世新大學資管系副教授、游張松為台大工管系教授、桑慧敏為清大工管系教授、陳昭珊為中研院天文所特聘師、李義哲為網路行為分析師)(中國時報)


本研究團隊自1983開創台灣第一個選舉研究並持續至今,又於1999年起加入網路大數據分析,發現台灣選民具備相當穩定的結構,包括:一、泛藍不是藍,而是政治上的輕疏離群。二、泛藍是因「事與人」、而非顏色投給國民黨;如無危機之事、無有望之人,泛藍通常不投票,但史上曾有2次影響深遠的逆向投票。三、王金平與泛藍的期待剛好相反,是泛藍的票房毒藥。
台灣主動投票的選民,最多只有65%,而有高達35%不投票的疏離群;不過,疏離群中的10%至15%可能會在大型選舉中被危機感激發而投票。他們多半是中產階級,肩負社會正常前進的主力,無暇以行動參與政治,同時也偏向自利,不願積極表態。

如果發生重大危機,他們會投給較安全、穩定、正派的人。過去40年,國民黨這樣的人多一點,他們投的是候選人,但得票的是國民黨,而被誤認為是「泛藍」。他們並不是「中間選民」,因為他們並沒有「兩邊投」,在沒有激動他們的事與人時,他們不投。正如2014年選舉,有8%以上的泛藍不投票,由於泛綠所贏為7%,泛藍如果全部投票,甚至可以小贏。
本團隊用大數據分析發現,王金平在網路世界中傾負面、與網路文化扞格不入、更被「新藍戰鬥團」反對。網路抽樣訊息中,反映王金平正面的有7.0%,兩面的4.4%,而負面的有88.6%。
王金平從今年5月開始經營網路,推出「台灣公道伯」臉書,反應冷淡。唯一按讚破千的,是10月22日的「改善腰痠三步驟」,結論是「正確坐姿為將椅子『坐好坐滿』喔!」暗諷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打破自己新北市長要「做好做滿」的承諾。結果「台灣公道伯」也沒有「做好做滿」,於11月12日關閉,另開「進擊的藍巨人」官方臉書粉絲團。
2014年選後網路崛起一批「新藍」社團,他們不願被稱為泛藍,更不是挺國民黨,他們擬改疏離而參與,但強調事實證據、尊崇基本是非、造成常與「黑綠網軍」戰鬥,在對比上看似偏藍。
對網路活動一向敏感的民進黨,已經成立專門組織監控這些社團;但國民黨顯然繼續不知不覺,因為這些「新藍」社團的國會改革主張,就是革除王金平與柯建銘的派閥政治,追究關說毀憲、密室分贓的弊端,以改善立法效率與效益。
2004年319當日,本團隊發現國民黨約贏3%的局面,在槍擊後,有2%的泛藍倒戈,來回形成4%足以造成社會大爭議。作者立刻建請世新大學校長牟宗燦登高一呼,請求以科學證據暫緩投票,可惜沒有成功。
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,本團隊發現有8%的泛藍,可能逆轉投給柯文哲。柯文哲堅持不披綠袍,應是鞏固這來回16%選票,得以勝選的原因之一。
王金平是否續任,對深藍毫無影響。但王金平入列不分區第一名,卻可能促使高達8%的泛藍不投票;是否造成國民黨立委大敗,且拭目以待。(作者吳統雄為世新大學資管系副教授,游張松為台灣大學工管系教授)(中國時報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